1. 您的位置:首页 > 学而时习 >内容

为什么自己又上火又怕冷

为什么自己又上火又怕冷

怕冷说明身体虚弱,上火则说明身体某些部分有炎症。—— 一、体虚、怕冷——中医将慢性疾病导致的虚弱称虚症,并将虚弱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结合心、肝、脾、肺、肾五脏,每一脏又有气、血、阴、阳虚弱的类型,如肺气虚、脾阳虚等等。

中医理论是讲平衡的,只要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就是健康,不足的是虚弱,需补养,多余的是病邪,要祛除,以其达到新的平衡,恢复身体健康。

中医采取的是体系平衡治疗方式,所以见效稍慢一些,适宜慢性疾病的治疗。——西医则将体虚、怕冷理解为由脏器病变不能提供健全功能而导致循环不畅引起的手足、身体发冷。西医通过针对性的体检来确诊具体病因,然后对症治疗。西医采取则是分科治疗方式,疗效显著,适宜病因明确的急症治疗。

——体虚、怕冷表明身体潜在某种慢性疾患,**先到医院做一个常规体检,再根据确诊病因选择中医或西医对症治疗即可。—— 二、上火——“上火”属于中医热证范畴。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

因此所谓的“火”是形容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而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证候,具体症状如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牙痛、咽喉痛等。中医临床常见的“上火”类型有“心火”和“肝火”。解决方法是“去火”,即中医的清热泻火法,可服用滋阴、清热、解毒消肿*物,也可用中医针灸、拔罐、推拿、**等疗法。

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少吃辛辣煎炸等热性食品。——西医则将“上火”理解为由**感染引起人体免疫力抵抗形成的发炎症。西医常以抗生*物来增加人体抗击**的能力。

特别是治疗急症最见效。——“上火”表明身体已患有炎症,只要做一个血常检即可确诊,然后医嘱指导下选用恰当的抗生素治疗即可。

身体怕冷是怎么回事?

身体怕冷的原因有很多,像感冒发烧,**性感染,贫血,低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内分泌失调等等原因都有可能。 西医多数将怕冷归为感冒发烧循环不好,中医多认为是虚造成的。

西医认为的怕冷原因 ①胃肠功能不适,像胃肠感冒或者肠胃炎,会导致身体吸收营养过少,不能产生多余的热量,从而怕冷。

②女性长期缺乏营养,常见于年轻女性或者中老年女性,患有贫血,低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的女性,会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不畅,末梢供血不足引起的怕冷,常见于四肢怕冷。 ③久站久坐引起的血液循环不畅,血液循环太难就会导致产热能力不足,容易引起全身怕冷。中医认为怕冷的原因 中医认为怕冷就是虚,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阳虚 阳虚指的是机体机能减退,阳气衰弱,新陈代谢功能下降等,一般分为先天和后天,先天就是天生的,后天一般就是肾虚,久病,疲劳,熬夜等原因。 ②气虚 气虚指的是元气不足引起的症状,如四肢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

气虚也分为先天和后天,后天主要是大病初愈,年老体弱,疲劳过度等。怕冷怎么办 如果感觉怕冷,除了适当的多添加衣物以外,还应该做下面几件事。 ①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的生成,多数经常运动的人,身体会散发更多的热量,人也就会感觉不到明显的寒冷了。

②多吃含铁含碘的蔬菜 铁可以生成更多的血,而且缺碘会导致甲状腺分泌不足,甲状腺素是生热的元素,不足就会导致怕冷。 ③不熬夜,早睡觉 熬夜会导致人气血两虚,多数常年熬夜的人都会气血两虚怕冷畏寒。通宵过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熬夜到早上出网吧的门,感觉特别的寒冷,这就是熬夜带来的怕冷。

现代人吃生冷食物,喝凉啤酒饮料,对身体都是一种伤害,加上熬夜,压力大等等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都有怕冷畏寒的症状出现,曾经冬天都不怎么穿厚衣服的那一代人,如今厚厚的鸭绒服都穿上了,还要弄点枸杞泡水,这虽然是 养生 知识的进步,也是为曾经犯下的错买单啊。喜欢的话帮忙点个关注,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哟! 身体怕冷大多是体质虚弱、阳气不足,或者阳气被郁滞,使气血不能正常运行造成,天气过于寒冷也会身体怕冷,身体中的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都会损伤人体的阳气,造成身体怕冷的症候。形成身体怕冷的原因主要与先天遗传和后天饮食失调有关系,先天阳气不足就会使后天阳气虚弱,后天饮食起居失调或者情志郁滞也会使阳气不足,所以也会有身体怕冷的症状,人体的阳气是一种带有能量的物质,能够在外防御外邪,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在内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阳气一旦不足或者被郁滞,就会影响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阳气虚弱就会怕冷,阳气旺盛就会使人发热,因此身体的 健康 是在阴阳平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阴阳失去平衡就会发生疾病,所以这种身体怕冷也是一种疾病。

心情不舒、情志郁滞都会影响阳气的正常运行,造成人体阳气的瘀阻或者不足,身体瘀阻的地方就会生热或者疼痛,气血不到的地方就会发凉、怕冷,所以一般肝气郁结的人大多怕冷或者四肢冰凉,这都是阳气被郁,不能正常运行造成的症候,治疗可以用疏肝理气和活血化瘀的方法,使气血运行正常,身体怕冷的症状就会得到治疗,肝气郁滞的可以用四逆汤和小柴胡汤治疗,心火和肝火旺盛的可以用半夏泻心汤和蒿芩清胆汤治疗,也可以用枳壳、芍*、柴胡、黄芩、茵陈、蒲公英、山楂、郁金、当归、川楝子、元胡等治疗,都有较好的疏肝理气和清热祛湿作用,对于肝气郁滞造成的身体怕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身体感受风寒、风湿、风热,也会造成身体怕冷,经常看到一些受了风寒感冒的人,体温较高身体怕冷,这是外邪闭表影响了气血运行,使阳气不能到达身体外表的缘故,也有天气过于寒冷,造成人体阳气不足,形成身体怕冷的症候,治疗的方法可以用桂枝汤、麻黄汤或者葛根汤,用发散的方法把外邪排出体外,也可以熬生姜、葱白、红糖水喝,也有较好的温里散寒作用。 有些慢性疾病也会使人体的阳气不足,由于身体中的疾病,长期消耗人体的阳气,使人体的阳气不足而发生身体怕冷的症状,有身体怕冷的人,平时要注意饮食,不要吃寒凉的食物,多吃些温性和透气的食物,像生姜、枸杞、大枣、桂圆、山楂、萝卜、藕节、乌梅、山*、秋葵、韭菜等,气血不足引起的身体怕冷可以用黄芪、人参、*参、白术、补骨脂、肉桂、巴戟天、熟地、当归、川芎等治疗,身体怕冷的人平时要注意保暖,多活动也有利于阳气的恢复。身体怕冷,在中医首先考虑阳虚的问题,久病必虚,阳虚往往多于阴虚。

阳虚常常精神萎糜,易于疲劳,畏寒肢冷,喜热饮,消化不良,小便清长,舌淡胖,胎薄白,脉沉弱。中医补阳常用附子,干姜,如四逆汤,但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果按年龄分七八十岁老年人在冬天低温10度以下穿了厚衣服或盖暖被子也觉得冷是属于卫气客于分肉和经络而五脏得温少,而脉内外营卫不调,通身卫气薄之过,因而觉得很冷。有个别年轻觉得很冷而大众都不算很冷,觉得冷的穿衣又多,哪是寒湿体质,卫气耗损过而冷。

如果没有大的疾病,怕冷是闪热盛,内热盛易感冒,如果体温比正常人高·0.5到1度伴有俏瘦,这个症壮也怕冷,就得好好检查一下。 这要从两个角度上来说:现代医学的角度认为是循环障碍。传统医学的角度认为是阳气不足,从阳气的根本来讲和宇宙的运化有直接关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果是在宇宙阳气内敛的时候,人的阳气也会内敛,就会有轻度不温的表现,这是正常现象。

既怕冷又上火,“上热下寒”体质的人,该如何调理?本文给您建议

“明明手脚冰凉,很怕冷,但是牙龈肿痛,嗓子又不舒服,一时竟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要是降火吧,又怕身体受不了,这到底是什么问题啊,太让人难受了!” 经常有患者就诊时这样跟我抱怨,既怕冷又上火,其实这是现代很多人会遇到的问题:上热下寒,很多朋友这时就会喝点凉茶,但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到底什么是上热下寒呢?这种体质的人一般会有哪些表现?又该如何进行调理?下面就和大家聊一聊,给您一些靠谱的建议,看完本文后不妨照着做,帮你改善亚 健康 。

如果你经常有以下这几种习惯的人,就要多注意了: 长期熬夜。

过度忧思。 久坐不动 ,很少锻炼身体。 夏天时 贪凉 ,长时间待在空调里,还一边吃着冷饮。 秋冬季节又 不保暖, 依旧经常吃凉食。

无辣不欢, 经常吃热性、**性强的食物 。 不妨对照下面这几个上热下寒的身体表现看看,你中了几个? “上热”:脸上容易长痘长痤疮、头疼、耳鸣、舌头发红、长口腔溃疡、失眠、牙疼等。 “下寒”:腹部发凉、小便清长、腹泻、手脚冰凉等, 对于女性来说,月经还会受到影响,会出现 经期延长、血块、痛经 等不适 。

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之所以上热下寒,跟人体阴阳不平衡有一定关系,阴阳之气升降不平衡了 ,中焦出现淤堵 ,就会出现各种不适。说到中焦,就要提到上焦和下焦,所谓“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分别起到宣发卫气、化生气血和排浊的作用,如果中焦堵住了,上面的火就下不来,而下面的水就升不上去,水火不济,便会出现上面越来越热,下面越来越寒的情况。 但是这种情况也并不是说就是阳虚,如果是阳气不足,一般来说,寒症较多,而上热下寒的人,只是体内的 阳气跑错地方了 ,不能被很好地利用。

上热下寒引起的上火,其实并不是实火,而是虚火,所以很多人喝凉茶后没有起到效果,有的反而还加重了不适。那么,这种体质的人该如何调理呢?下面给出一些建议给大家: 打通中焦很重要,中间的路通了,体内的气血就能顺利地运行,上面的心火才能往下走,下面的肾水才能往上走,慢慢达到平衡的状态。想要 打通中焦 ,不妨做这一件事: 艾灸 可以适当灸一灸下腿上的穴位,比如 三阴交、足三里 ,腿部血液流动正常了,经络通了,上面的火就可以往下来了,适当灸这些地方,也是有利于温养脾胃的,而脾胃就在中焦,这也是有助于打通中焦的。

不过要提醒大家,艾灸有讲究,并不是在任何时间都可以灸,比如很饿或吃得很饱时就不适合灸,另外,艾灸也不宜过于频繁,灸过后要注意保暖,别着凉。 还可以 泡脚 ,泡脚有助于 引火下行 ,疏通经络,泡脚时还可以按一按涌泉穴。上面的火下来了,而下面的寒湿也得到了缓解,自然有利于改善上热下寒。不过,泡脚时也要注意,泡得时间不宜太久,控制在半小时为宜,水温也要合适,既不要太烫也不要太凉。

另外, 合理使用中* 也是一种调理方法,对于上热下寒这种体质的人来说,既要清热也要去寒,在中*的使用上,务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一个人一个方子。因为就算都是上热下寒,但 每个人体内的寒或热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用什么中*、如何配伍、用量是多少,都要 因人而异,对症下* 才能有效缓解。具体如何用,大家可以在自己的主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我在这里不好一概而论。 现在到秋天了,气温适宜,比较适合运动了,也建议大家要坚持锻炼,注意适度即可。

这可以促进阳气的生发,而且也有利于排出寒湿,促进阴阳平衡,缓解上热下寒。 以上,就是关于上热下寒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看到这已经对此有了更多的了解了,你是上热下寒体质吗?若是,应早点调理,别等问题拖严重了才重视,以上几个法子不妨试试,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冬天怕冷吃什么好 8种食物让你暖起来

9 哪道滋补菜更适合你 怕冷 怕冷是冬天里最让人痛苦的事。其实,怕冷主要是阳虚引起的。

另外,阳虚的人还会有腰膝冷痛、四肢冰凉、小便频繁、大便稀及**早泄等症状。

冬季是阳虚者进补的**时节。 推荐菜:韭菜 韭菜又名起阳草,味甘、性温,能补肾助阳,温中开胃,降逆气,散淤等。韭菜用来炒食或做馅都很适宜。 推荐果:核桃 核桃味甘、性温,能补肾助阳,补肺敛肺,润肠通便。

它含丰富的脂肪酸、蛋白质、钙、磷、铁等成分。生食、炒菜、熬粥、做汤都不错。 推荐肉:羊肉 羊肉最适宜冬季食用。

它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能很好地被人体吸收。 它具有很好的温热补阳的作用,对一般风寒咳嗽、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有治疗和补益效果。另外狗肉、鸽肉等也不错。

推荐饮:枸杞红茶 阳虚怕冷的人可适当喝些红茶,而不要喝绿茶,因为绿茶有清热降火的功效。若想增加“补阳”的效果,可以在红茶中加入枸杞、红枣等。 推荐食疗:韭菜炒核桃仁 先将核桃仁炸至焦黄,再加入韭菜、食盐,翻炒至熟,具有补肾助阳的功效。

贫血 面色苍白、常常头昏眼花、心悸失眠……这些都意味着你属于血虚的人群。血虚的人,冬天吃什么好呢? 推荐菜:黑木耳 黑木耳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除了木耳,芹菜、油菜等绿叶蔬菜也要适当多吃。 推荐果:红枣 红枣具补养身体、养血安神等功效。

用来煎水、煮汤、熬粥等都很好。 推荐肉:鸭血 含有丰富的动物性血红素铁,且非常利于人体吸收。此外,猪血和动物肝脏等也很好。 推荐饮:红糖枣茶 将红枣与红茶放入锅中,加入清水与红糖煮到红枣熟软即可。

此茶可有效帮助补血,强健脾胃。 推荐食疗:红糖大枣荷包蛋 锅中放入适量的水,加入红糖和大枣熬煮2分钟后,加入荷包蛋,小火烹制即可。有条件的话,加入阿胶效果更好。 火大 口干咽燥、声音嘶哑、便秘便干……许多人冬天还会出现“上火”的症状,这大多是因为阴虚。

此外,阴虚还表现为手足心发热,特别是夜间烦热、腰酸盗汗等。 推荐菜:银耳 银耳被称为“平民的燕窝”。它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的作用,还可以滋阴润肺。

推荐果:雪梨 雪梨味甘性寒,含苹果酸、柠檬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具生津润燥、清热化痰之功效。 梨可以生吃,也可以蒸,还可以做成汤和羹。此外,猕猴桃、苹果等也对补阴很有帮助。

推荐肉:鸭肉 鸭肉性寒、味甘,可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 鸭肉与海带炖汤,可以软化血管;与竹笋炖汤,可以缓解痔疮便秘。另外,鹅肉、鳖、龟等也很适合阴虚者食用。 推荐饮:菊花茶 菊花茶味甘苦,性微寒,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

如果想增加减肥降脂的功效,可在菊花茶中加入几片山楂,功效更好。除了菊花茶,绿茶和蜂蜜水也是阴虚者的**饮品。 推荐食疗:蜂蜜银耳蒸百合 将百合120克、蜂蜜30克、银耳30克拌和均匀,蒸到熟软即可食用。

此菜滋味甘甜、清心润肺,适合阴虚者食用。 乏力 乏力常常是气虚的表现。气虚的人常常会感到全身乏力、疲惫不适、气短喘息、懒言声低、饮食不佳或大便溏泄,且常易感冒。 推荐菜:山* 《本草纲目》说山*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

对脾胃虚弱、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有很好的食疗效果。 推荐果:桂圆 桂圆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对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眩晕等症有很好的食疗效果。生吃或煲汤、煮粥都很好。

推荐肉:鸡肉 味甘,性微温。能温中补脾,益气养血,补肾益精,。

中医伤寒感冒,要清热有的是寒闭内热要清热解表,有的要温中散寒,那你怎么知道他是内热还是内寒?

伤寒内闭引起的发热,人会感觉怕冷多于怕热。一般,当风寒入肺的时候,人先会鼻塞,流清涕,可能不会有其它不舒服的症状,如果这时候不把风寒宣泄出来,过几天很有可能会加重,会嗓子痛,鼻涕变浊,有可能还会发烧,这种发烧,也属于风寒。

风寒感冒一般发于天气凉爽的时候,因为天气凉爽,也就不大可能发生风热感染。

风热引起的发热,人会感觉怕热,不怎么怕冷,发生在天气比较暖和的天气,像是暖春时节、初秋时节、夏天。还有一种发烧,即怕冷又怕热,冷起来打哆嗦,热起来流汗,不会鼻塞,只会头痛难受,这种感冒,也算是风热,风热进入到肝经引起的,吃小柴胡最合适不过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omaiwang.com/xueershixi/4208.html